吃了山东大馒头,彻底惊呆了[7P]
山东人做菜到底有多实诚呢?去青岛任意一家餐馆尝一尝当地的大馒头就知道了。
来到崂山王哥庄,你会看到街上卖的馒头都是比人脸还大一圈的白面馒头。
店家不给你搞虚的,用最传统的制作方式,使用崂山的泉水纯手工揉面,放入大铁锅蒸熟。捧在手里就是实实在在的碳水化合物,完全能满足一个成年人的全天能量需求。
王哥庄的大馒头并不是为了噱头而制作出来的新鲜产物,细数它的诞生年份,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
至于它的起源已经很少有人去考证,有一种说法,王哥庄大馒头可能是古代的行军粮,出自一个抵御倭寇的军营。到了今天已经演变成青岛市的一项特色产业,在青岛当地还是非常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馒头在中国也不是什么稀奇食物,寻常馒头能一手掌握,在有些地方还有一口一个的夹心小馒头,但王哥庄大馒头就是这么与众不同,需要放在手心里捧着。
除了山东省以外,主吃馒头的地区数不胜数,但是外地人初次来到胶东与这里的大馒头相见时,一定都会被它的个头吓到。
在外面餐馆吃饭,通常都是一张桌子点一个大馒头,一人几口瓜分完,分量是刚刚好的。
有些非胶东地区的山东人去青岛点菜,食量再大也只是点了一个馒头和一个包子,将包子的面皮撕开,里面的菜正好可以就着馒头吃,根本不用再点别的。
像那些第一次去青岛崂山玩的外地小白完全忽视了不同地区的食量和菜量差异,到店里给全家人一人点了一个馒头。结果到上菜的时候全家人看着馒头的体型都懵圈了,这到底是馒头还是篮球?
在青岛玩了一圈想要多带点土特产回家,发现行李箱里除了馒头就根本装不下其他纪念品。
王哥庄大馒头的尺寸还能根据节日的重要性变化,一些办喜事的家庭会把馒头做成20寸的,具体大小可以参考市面上常见的行李箱。
一到过年,家里的馒头甚至吃到正月初八也吃不完,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年年有余。
外地人可能会望而却步,但是当地人有多爱吃呢?
有的馒头店光是单一品种的馒头一个季度就能卖出30000个,到了过节的时候馒头订单量比平日上涨,商家一下单就是1000箱。
王哥庄大馒头是当地人民每顿饭的主食,其地位如同南方地区的米饭一样重要,同时它也是每个人在某些人生重要阶段的参与者。
当地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大馒头包围了,新生儿降生、过生日、给长辈祝寿,每天的必备主食,逢年过节的必需品。
家里为小孩子办百日宴的时候,制作的大馒头个头比小孩子的体型还要大。
因为制作人的捏面团的手法太精湛了,每一个捏出来的花式馒头都栩栩如生。如果把各种形色的大馒头和孩子摆在一块,第一眼还有可能会把中间的小娃娃误认为是大馒头。
说到馒头的造型,一团普通面团到了他们手里竟然也能玩出花来。
有做成寻常动物模样的,兔子、老虎、大象、刺猬、燕子。
也能凭借想象力捏成神兽,如龙如凤,还有诸如神虫和双头神虫此类。
老虎形象的馒头和龙是同样的寓意,既男孩生龙活虎。凤凰和燕子即希望女孩能像长得像燕子一样漂亮,个人品质如同凤凰一样可贵。
神虫也叫圣虫,寄托着老百姓对财富的期盼,家里捏一个神虫,寓意五谷丰登。
而双头神虫通常用于给长辈祝寿,期望老人家平安顺遂万寿无疆。
在崂山王哥庄这个地方,每年都会举办花样馒头大赛,给心灵手巧的馒头师傅提供一个施展拳脚功夫,一较高下的机会。
评委根据设计者的创意、馒头的外观、色彩的使用以及表皮光泽打分,参赛师傅全凭个人想象力和实际水准较量。
每个来参赛的师傅都是馒头店里水平最高超的艺术大师,为了提高作品的完成度,他们会在正式比赛前反复实验,文火大火来回切换,测试出最合适的火候和时长,这样才能保证蒸出来的馒头形状完整,表面没有裂痕。
在过去的一届馒头大赛中,就有参赛者制作了一个重达31公斤的大馒头,并且用了整整6个小时才把馒头蒸熟,这个名为“圣虫出山”的馒头是那一年体积最大的参赛作品。
参赛馒头店全都拿出自家的看家本领,平时在店里没见过的,通通在比赛中完成处女秀。
现场观众们则看了个爽。
在他们眼中,这些馒头已经不是单纯的食物,师傅通过精湛的手艺赋予了它们艺术外衣,不论哪种造型有何寓意,它们的观赏价值已经超过了食用价值。
在当地人眼中,则是所有美好祝福的集合体。
有机会到山东青岛,记得多叫上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去尝尝当地的大馒头。胶东人的宽厚与实在,只要去亲身经历就都能深切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