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八级会员
UID: 1018996
精华: 0
发帖: 1716
威望: 1000 点
金钱: 113000 RMB
贡献值: 296 点
注册时间: 2019-10-01
最后登录: 2024-10-15
0楼  发表于: 2021-01-12 21:57

海南28岁伴娘猝然离世,伴郎一举动令人发指:求求你们,快收手吧

海南28岁伴娘猝然离世,伴郎一举动令人发指:求求你们,快收手吧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患。
——亚里士多德

快到春节了,聚餐也多了。
喝酒的悲剧也水涨船高。
张家口一男子也不幸中招。
他跟同事一起喝酒,“不小心”喝高了。
踉踉跄跄回到小区。
结果找不着家门,在户外睡了一宿。
等到被发现时,手脚已冻僵,没有一点温度。
四肢可能保不住了。


毕竟现在是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泼水结冰。
没冻死已经是万幸。
都说“喝酒误事”,要我说岂止耽误事,赔上性命更常见。
就在12月初,福建一男子喝死了。
当天晚上,是公司年会。
一群人推杯换盏,好不高兴。
殊不知死亡正悄悄靠近。
男子喝得不省人事,聚会还没结束就瘫在了地上。


被拖着挪出酒店,又瘫坐在马路边。
好不容易到家后,趴在了床上。
凌晨四点,妻子发现男子裤子尿湿了。
可惜为时已晚,男子再也没睁开眼睛。
为了一口酒,喝成残疾甚至失去生命,真的值吗?
肯定没人觉得值。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
我觉得错不在酒,而在劝酒文化盛行。

中国人喜欢把感情放在酒里。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厚,喝个够。”
“感情浅,舔一舔。”
劝酒礼仪五花八门,但本质都一样:我敬酒你必须喝,不喝就是你不对。
前几天,浙江发生一起聚众斗殴。
缘由还是劝酒。
晚上11点多,有两桌人在吃饭,期间还相互敬酒。


不久其中一桌6人吃完离开。
谁知20分钟后,又冲进饭店,二话不说抡起板凳就打。
木棍、铁锹、酒瓶,一群人干了起来。
场面混乱。


原来,两桌人本互不相识。
吴某一行人喝酒间隙,发现隔壁桌同为贵州老乡。
吴某喝醉后,就跑去敬酒。
但隔壁桌有人已经喝多了,不想继续喝便婉拒了。
于是吴某怀恨在心。
就这样,劝酒把自己“劝”进了监狱。
“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您的面子竟然要靠一杯酒给?
那这面子也太没价值了吧。



劝酒,古已有之,但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粮食不够吃,酿酒是奢侈行为。
所以酒是精华,是珍馐。
自己舍不得喝,给客人喝,是好客是重视。
客人不好意思喝,所以要劝酒。
但如今温饱早已解决。
酒不再是奢侈品,反而唾手可得、取之不尽。
再抱着所谓的劝酒文化,其实是思想仍停留在旧时代。
实在是太落后了。
更何况很多人劝酒,是为了把你灌醉,看你的笑话。
海南一个婚礼现场上,男嘉宾非要和伴娘喝酒。
他给伴娘倒了满满一杯。


在一群伴郎的起哄中,男嘉宾对瓶吹,伴娘也一口闷了。
伴娘立即倒地不起,急诊抢救却无力回天。
随着酒杯变空,28岁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打着喜庆的名义,一群男人和伴娘拼酒,除了猥琐还是猥琐。
跟文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也别说是为新郎新娘高兴。
在最重要的日子闹出人命,其实是借劝酒之名,行“杀人”之实。
默认劝酒为一种文化,代价超出想象。
无数人为它买单。
曾经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想必每个人都听过“适量喝酒有益健康”。
其实根本没这回事。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70万人因喝酒致死。
其中65万为男性。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做过研究,最后证实:喝酒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饮酒就是有害健康。
酒精摄入与7种癌症有关,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关。
无论喝多少,只要喝了,发病风险就要高于不喝的。
于是,饮酒成了全球中青年男性(15-49岁)的头号杀手。
欧美发达国家人均饮酒量,要比中国高很多。
但劝酒是中国特有的。


曾奇峰曾讲过一个故事,是一个外交官朋友跟他说的。
一个德国年轻人,刚从外交学院毕业,就被派遣到德国驻中国大使馆。
结果上班第一周就崩溃了。
原来7天内,参加了10次酒局。
被中国人的劝酒吓怕了。
等酒醒后,他立马给领导写了一封报告。
报告中提了两个建议:
1、派遣之前要做酒精测试。一次能喝一斤以上的二锅头,才能派到中国。
2、如果派遣到中国工作,喝酒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应按工伤处理。
听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劝酒的根深蒂固。


外国人喝酒,自己喝好就行。
中国人却相反,自己喝没喝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别人喝好。
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所以劝酒者理直气壮。
不会喝酒就给你洗脑:“酒量是练出来的。”
酒量好就忽悠你:“你可不是这个量啊,满上满上!”
喝慢了就嘲讽你:“养鱼呢?”
喝不动了就道德绑架你:“不给面子是不?”

但是劝酒者真的是敬你吗?
很显然,大部分都不是。
尤其是不顾你的身体和想法,一个劲儿拼命劝酒的人,肯定不是真的敬你。


原因有两个:
1、想把内疚转嫁给你
喝酒是一件享受的事,大部分人都认可。
同时,喝酒伤身,大多数人也知道。
有的人觉得不配享受又想喝,所以要劝你喝。
有的人过度享受后很内疚,所以要劝你多喝。
这样不管自己喝了多少,都不会内疚:“我才喝几杯!他比我喝得多多了!”
2、想控制你
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制于人。
劝酒给了他一个机会:以尊敬你的方式让你服从于他。
当他说:“我敬你一杯。”
内心里其实是说:“我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让别人听我的话了!”
你看心眼多坏!


80年代,王岐山也曾遭遇劝酒。
他和好友黄江南,因公去河南某个县城。
招待吃饭时,一个办公室主任头顶一杯酒,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到我们这来,这酒一定要喝,您不喝我就不起来。”
一般人见状都会妥协。
王岐山拒绝了,只说:“你喜欢跪着就跪着吧。”
转头继续和其他人谈笑风生。


黄江南看场面太尴尬,主动说代喝。
王岐山不同意:“他喜欢跪就跪去。”
最后,那个办公室主任只得悻悻起身。
黄江南解释说:“他不是不能喝,但是以这种方式胁迫,他就不屑一顾。”
搞清楚劝酒心理,以后理直气壮拒绝吧。
不要再违心喝酒了。


感情深不深跟一口干不干,真的没关系。
大家都心知肚明。
奉劝劝酒者谨记:劝酒=谋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规定,“劝酒致死”要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即用语言刺激对方,或在对方已经醉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
2、明知对方有身体疾病仍劝其喝酒。
若是对方因喝酒诱发疾病,劝酒者需负法律责任。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
如醉酒者因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导致死亡,劝酒者需负法律责任。
4、醉酒者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酒友都承担相应责任。
尤其是酒后驾车,还会连累到无辜的路人。


不管以什么名义聚餐劝酒,出事后一定会判罚。




不要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劝别人,也不要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麻痹自己。
感情不是用酒定义。
不要说友情如美酒,越醇越香。
让你头晕、呕吐、甚至失去生命的东西,怎么可能是好东西。
真正的感情应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虽淡,却离不开。
不刺激不猛烈,却时刻滋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