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珍贵老照片,去外婆家的我们都是围着铜火锅吃饭的
以下是拍摄于80年代的珍贵照片,献给那些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人们。
80年代的学生穿着很朴素,独立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多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这是中学同学自己带午饭,自己洗碗。
这是中小学学校举行运动会的场面,没有铺张浪费,也没有各种商业广告。那时候的孩子很朴实,运动会没有攀比,没有浪费,也没有负担,就是让孩子快乐的。
这是课间开会时候的情景,那时候条件很简陋,大家都席地而坐,女孩子虽然矜持,不娇惯。
这是中学上体育课,没有现代化的健身器材,只有一张排球网。很多学校,排球网,篮球架是标配。那时候中国女排实力很强大,创造了五连冠的历史。照片中,女同学都很快乐,互相追逐跑动,锻炼身体。脸色洒满了青春的笑容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他们工作很艰苦。那时候《劳动法》还不十分完善,对劳作时间没有做 硬性要求。各种医疗、意外、商业保险几乎没有。
这是八十年代,北京填埋垃圾场的场面。没有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全靠人力。
垃圾场拾荒工人家的孩子,那时候计划生育刚刚实行,很多人还是处于超生状态。那时候的孩子,课外时间就是帮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课外课非常多,钢琴,书法,跆拳道,舞蹈,美术等等,八零后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八十年代,贫困人口还占有很大比例,国家还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是父母在给孩子洗澡,那时候没有空调,风扇也不多,卫生间也没有淋浴设备。在盆里洗澡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暑措施。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就是曾经这样把我们抚养大的。我们的父母,现在都已经60-70了,他们的青春都献给了儿女
重庆公园里,素颜美女。那时候照相机没有美颜功能,也没有隆鼻、隆胸等整容手术。都是天然型,素颜美女。图中看书的美女,非常漂亮。
幼小的孩子,在帮爸爸推改装三轮车。这张照片,我看哭了,太感动了!这里包含了很多信息,那时候孩子不娇生惯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像当今社会这样溺爱
现在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进步飞快,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有些城里人甚至喜欢住到农村去,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日子特别的贫穷和单调,低矮破旧的房子住着一家人,为了生存奔波劳作,辛苦一年还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今天我们分享一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老照片
一到冬天,每家每户都会用火盆烧柴取暖,这种传统经济实用的烤火盆,让那时候的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冬天这个农闲季节里,庄户人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烧火盆取暖,唠唠家常或者做做针线、喝喝小酒,其乐融融,那氛围非常的温暖、热闹
图为一群农村妇女下地干活,在休息间隙娱乐一下。那时候的农家妇女是农村中最辛苦的群体,她们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干农活挣工分,到了晚上收工回家后还要为一大家人煮饭、喂猪、饲养家禽等一些繁杂的家务活,有一些比较体贴的男人回家会帮妻子一起分担家务,懒惰一点的男人回家吃成现成的饭
图为坐船出门的村民们,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再加上生活不富裕,村里的人很少出远门,偶尔到公社去赶个集买点油盐酱醋或者买块布料什么,就算是一件大事了。如果有人去过县城的话,那这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那时候生产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物质贫乏,但是没有什么思想压力。每天早上下地干活和晚上收工的时间都是由生产队长定,每天早上生产队长站在村头大喊一声出工了,并交待下这一天要干什么农活和带什么农具。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就大喊一声收工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养猪算是一项收入。把平时的一些剩汤残水或蔬菜的嫩枝残叶集中起来可以喂猪,通过养猪积攒一笔小钱。另外,就是积累农家肥,为农作物积攒肥料
图为一个老奶奶和孙子坐在简陋的家里, 小男孩正在看书。那时候的生活比较简单,穿着也很单一,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蓝色或者是黑色,用的布料也都是价格低廉的布匹或手工制作的粗布。而且,大多数的衣服都有补丁,有的还补了又补,很多人一年四季难得能买一件新衣服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很单调,看露天电影是人们最期盼的事情,是当时农村最高档的文艺活动。一到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村里的人就提前带着小板凳去占位置,电影开始时,附近的墙头或树上全都是人。有时候听说邻村要放电影,人们会为了看一场电影,走十几里的路跑到附近的乡村去看
图为生产队在集体生产劳作
路边的小吃摊,味道不比店里面的差。